中国江苏网讯 7月26日,南通开发区召开全区年中工作会议,提出大力实施“1223”跨越发展行动,明确了今后5~10年发展的重点任务,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,开启跨越发展新征程。
今年以来,南通开发区紧扣“迈上千亿级四主一最一中心”奋斗目标定位,统筹推进各项工作,发展成绩斐然。上半年,开发区在重大项目签约、实际使用外资、进出口总额等多项指标上均位居全市前列,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保持第21位。在这良好发展态势的基础上,今年作为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、“两年超千亿”的必成之年以及“十五五”规划谋篇布局之年,南通开发区审时度势,提出“1223”跨越发展行动。

“1223”跨越发展行动内涵丰富。“1”代表一体,即开发区历经40年发展形成的成熟本体;第一个“2”指两桥,2008年苏通大桥建成通车,苏通二通道也即将开工建设;第二个“2”为两区,即南通创新区和南通开发区协同发展;“3”是三园,包括新时代未来产业园、专精特新零碳产业园和滨江湾青年科创园,这三大园区是基于开发区自身优势构建的未来增长极。
会议对实施“1223”跨越发展行动各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。在“一体提升”方面,要持续增强跨越发展新动能。提升产业能级,力争十年内培育百亿级工业企业10家以上、50亿级工业企业15家以上;提升开放能级,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,打造高水平开放载体,力争今年进出口总额750亿元以上;提升城市能级,推动产、城、人融合发展,打造国际化街区,赋能通城活力新中心建设。
凸显“两桥优势”,积极抢抓战略叠加新机遇。提升招商引资质效,力争今年签约项目数全市领先,实际使用外资全市占比1/3,下半年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个以上;打造精品特色园区,依托长三角核心资源,建设多个具有独特标识度和发展贡献度的园区重要载体;保障苏通二通道建设,扛起服务国家重大交通工程的政治责任。
强化“两区协同”,加快建设产创融合新高地。强化“主体协同”,引导开发区企业与创新区高校、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,力争今年协同招引人才科创项目200个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人、净增高企50家以上;强化“载体协同”,坚持两区载体共建共享,提升科创平台成果转化率,加快校区规划建设,链接全球优质科创资源;强化“要素协同”,在长三角一体化格局中联动提升两区公共服务,打造通城人民向往的首选之地。
加快“三园建设”,全力打造产业支撑新平台。推进新时代未来产业园建设,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用地报批,开发中日、中德外资专属园区;推进专精特新零碳产业园建设,突出“零碳绿色”主题,打造特色优势园区;推进滨江湾青年科创园建设,挖掘大桥景观和工业岸线特质,打造低碳活力城。
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南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、南通创新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保德林表示,“1223”跨越发展行动是全局性工程,全区上下要“干字当头”“稳字托底”,既要着眼长远,又要立足当下,为开发区未来拼搏奋斗。南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、管委会主任曹海锋通报了2025年八大攻坚行动暨第三批攻坚任务上半年进展情况,并对各地各单位各部门提出要求。
会上,南通开发区经济发展局、招商局、投资促进局、行政审批局以及竹行街道依次作交流发言。此外,25日下午,相关与会人员还进行了实地观摩了南通规划馆、紫琅公园、新材料产业园、南通数字文化(视频)产业园等地,为开发区发展提供更多思路与借鉴。
(文/图:南通开发区融媒体中心、陆忠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