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湖县实验小学三年级的朱奕霖,踩着鼓点,把暑假过成一首带着荷香的诗。?

去年夏天在金湖尧想国文旅区的汉服研学,是她记忆里闪闪发亮的起点。那身广袖襦裙裹着的回眸一笑,不仅是摄影师镜头里定格瞬间,更是同学口中“小明星”的欢喜 —— 原来穿起古人的衣裳,自己也能变成故事里的人。

今年妈妈的单位要搞“荷韵诗香 飞花赠雅”活动,她比谁都积极,提前翻着古诗集把“接天莲叶无穷碧”“映日荷花别样红”抄在小本子上。活动当天既当妈妈的小助手,引导居民领卡纸写诗句,又凑在展示墙前小声念着不认识的词,末了拉着小伙伴吟诵起背熟的诗,清脆的声音里满是开心。?

妈妈总说汉服是本会说话的书。她听着妈妈讲孟郊“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”“临行密密缝”里的牵挂,看着衣襟上绣纹里藏着的期待,慢慢懂了宽袍大袖里的从容,斜襟交领中的秩序。
就像她弹了四年的古筝,最初只是被视频里汉服少女的优雅打动,如今指尖划过琴弦时,旋律悠悠传来,仿佛也飘着古人披星戴月的归心。这个暑假,她要冲击古筝七级,《幸福渠水到俺村》《战台风》《将军令》等考级曲天天练,《万疆》《听我说谢谢你》《伯虎说》《世界赠予我的》也很熟练。指尖的茧子厚了些,却笑说“就像妈妈说的,成长总要有点痕迹”。?

妈妈的“春风化雨”藏在细节里。穿汉服时教她端正行礼的姿态,读古诗时讲“出淤泥而不染”的道理,就连选古筝,也是顺着她当初那句“穿汉服弹这个,像从画里走出来的”。

从幼儿园到小学,朗诵比赛的舞台、古筝考级的考场、研学活动的人群里,她慢慢长出了妈妈期待的自信,像株小荷,在传统文化的水里悄悄拔节。?

暑假里的“小心思”早就不是什么秘密,而是以陪伴之名必须索要的"福利"。先跟着爷爷奶奶看山看水,再缠着爸爸妈妈去更远的地方,行囊里大概会装着古筝谱,说不定还会带上那身让她发光的汉服。

县城里的夏天总是悠长,而这个爱着荷花、古筝和远方的小女孩,正踩着时光的韵脚,把日子过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 —— 既要有传统的根,也有生长的力。(华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