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一身飘逸的汉服,背着一篓含苞欲放的荷花,或者一身短打,挑着一肩的荷莲。“你是在拍电影吗?”好奇的孩子围着他,惊喜地问他。他笑而未答,亲手给小弟弟、小妹妹分别递上一枝荷花。他青春、英气逼人,一笑,整齐的牙齿弯成了月牙。

19 岁的周新宇很享受这份工作。这位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实习生,从未想过自己会以“挑花郎”这一诗意的角色开启职场初体验。
这个暑假,金湖县万亩荷花荡景区因苏超联赛的热度迎来更多客流,免门票的福利让景区人气爆棚。周新宇和搭档成了“流量密码”之一,身着汉服的身影频繁出现在游客的镜头里。“有人说我们像从汉朝或宋朝穿越而来,听到这话还挺骄傲的。” 他眼里闪着光,觉得自己成了连接古今的纽带。

第一次穿上宽袍广袖的汉服时,紧张得手心冒汗,生怕动作不自然破坏了这份古典韵味。当第一位游客接过荷花时,眼中闪烁的惊喜与笑意瞬间抚平了他的不安。“看到大家收到花时的开心,我心里比蜜还甜。”他挠着头笑说,语气里满是少年的真诚。

每周六、周日,周新宇和搭档都会换上汉服,成为万亩荷花荡里移动的风景。他背着插满荷花的竹篓,沿着紫藤长廊缓缓而行,遇到游客便微笑递上一朵新鲜荷花。“挑花郎不只是送花,更像是在传递荷花荡的温柔。”他琢磨着去定义这份工作。
竹篓里的荷花是现采现插,花泥锁住水分,每一朵花保持着最饱满的姿态。若是傍晚要去几十里外的金湖县城,那里夜市广场上纳凉的人多,他们便用灌水的袋子保鲜,路途颠簸,能让荷花带着水灵灵的生机抵达游客、市民手中。

半个多月的实习时光,让他对金湖产生了深深的眷恋。“如果以后有长期工作的机会,我愿意留下。” 望着远处的荷叶田田,他语气里藏着对未来的期许。
第二天行程已经排满:清晨在景区送花,傍晚到县城的活动现场继续忙碌。景区工作人员正用镜头记录着他们的日常,这些带着荷香的视频会被传到网上,让更多人看见荷花荡的美。

傍晚气温低了下来,天空蔚蓝,晚霞为荷花荡镀上金边。周新宇背着空了大半的竹篓正往回走,汉服的衣袂在晚风中轻轻摆动。
这个夏天,他用一朵荷花的芬芳,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蜕变;而金湖荷花荡,也因这个少年郎的身影,多了一抹灵动的青春亮色。(华诚)